新中國第一架飛機是如何誕生的?來聽親歷者講述
八一起義所在地
但你或許不知道,這里還有多個“第一”——
新中國第一架自己制造的飛機、第一輛軍用三輪摩托車、第一批海防導彈、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飛機、第一輛輪式拖拉機等竟都在這里誕生。
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是如何誕生的?
1951年,建廠!
1951年
為了制造出一架真正屬于新中國自己的飛機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工人
來到了位于南昌的國營洪都機械廠
說是廠,但這里沒有水、沒有電、沒有路
到處殘亙破壁,雜草叢生
一條1500米的碎石跑道殘骸般躺在雜草叢中
一座孤獨頹廢的廠房對視著7座舊的機棚
30多臺生滿銹斑的機床奄奄一息
也正是在這里
第一代航空人不分白天黑夜
揮動著雙手,奮力拼搏
修廠房、鋪鐵路、埋電線
一邊建廠,一邊生產
航空工業(yè)洪都對航空強國的堅守
初教5飛機三面圖
張良金是洪都航空工業(yè)集團原董事會董事、黨委常委、工會主席、五任領導班子成員
今年已78歲的他
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航空事業(yè)
談及洪都自主研發(fā)、篳路藍縷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
他依然豪情滿懷
“外國人是不可能把最好的飛機賣給我們的,我們必須自力更生。”
在近70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來
航空工業(yè)洪都始終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
創(chuàng)造了中國航空工業(yè)史上的“十個第一”
共研制生產了多種型號5000多架飛機
目前,航空工業(yè)洪都已經發(fā)展成為我國教練機、強擊機、輕型通用飛機的科研生產基地
以及航空外貿出口基地
1954年,首飛成功!
91歲的白明義老人
至今仍對半個多世紀以前
我國第一駕自行制造的初教五(雅克-18)飛機
首飛成功的日子記憶猶新——
洪都第一架飛機制造成功慶祝大會
“那天天氣很好,當時我就在現(xiàn)場,
當看到我們的飛機一下子飛到天上,
一會上升、一會下降,還能翻跟頭表演,
我們真是高興極了,追著在地上跑。”
新中國第一架自制飛機——初教五
1954年7月3日,初教五首飛成功
揭開了新中國飛機制造史的第一頁
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署了給洪都全體職工的嘉勉信
稱“這在建立我國的飛機制造業(yè)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毛主席親筆簽署的嘉勉信
當時,20來歲的白明義
在洪都機械廠是一名“光榮的機械加工工人”
對工作精益求精:
“做飛機的零配件是要非常精細的,我們用銼刀銼出來的部件,不能有超過頭發(fā)絲的誤差。”
看見初教五一飛沖天
年輕的白明義十分振奮
“自己的骨頭硬起來了,中國人的骨頭硬起來了!”
白明義所獲的部分榮譽
從“航空救國”、“航空報國”到“航空強國”
在一代代“洪都人”為代表的“航天人”的努力下
中國航空工業(yè)自主研制的殲-20、運-20、直-20先后亮相
國產先進航空裝備
正夜以繼日地守衛(wèi)著祖國藍天
如今,我們飛得更高!更遠!
跟隨“長征路、強國夢”黨史大篷車大篷車來到南昌
我們在與這里的科技工作者交流中發(fā)現(xiàn)
無論老一輩的航空人
還是新時代的科技從業(yè)者
都流露出一種奮力拼搏的英雄氣概
1975年出生的單豐武深耕汽車領域20多載,一舉打破國際巨頭在變速器領域的技術封鎖,不僅讓其產品售價“攔腰砍”,更讓我國在該變速器項目上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李淑琴2011年回到江西創(chuàng)業(yè),帶領企業(yè)緊跟國家“十三五”“十四五”發(fā)展需要,業(yè)務逐步從智能家居、轉向智慧社區(qū)、智慧城市領域發(fā)展,致力于物聯(lián)網(wǎng)系統(tǒng)和城市大數(shù)據(jù)的處理與研發(fā)。
從航空強國到新能源、再到物聯(lián)網(wǎng)與城市未來發(fā)展
南昌城的科技基因一脈相承
與訊飛“技術頂天、應用立地”的初心堅守不謀而合
當雄鷹呼嘯天際
當利劍劃過碧空
開放、包容、自信的大國正巍峨肅立
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仰望蒼穹
追逐更多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逐夢人
越來越多敢于擔當?shù)纳碛?/p>
傳承科技血脈、綿延英雄氣概
這祖國的盛世,終如我們所愿
(部分圖片來源:航空工業(yè)江西洪都航空工業(yè)集團)
Hash:973a3c3b04738fe03949baa231e0e846d5fe266c
聲明:此文由 電商事小解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