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軍馬場,在歲月長河里歷經滄桑,曾是皇家馬場
在古代的絲綢之路中,歷朝歷代都把馬作為主要的運輸工具。山丹軍馬場因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成為自西漢以來的各朝代“皇家馬場”。
據史料記載,這里的養(yǎng)馬歷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自西漢武帝在此屯兵養(yǎng)馬以來,以當地蒙古馬為基礎,并引進各種西域良馬,培育出了馳名天下的山丹馬。東漢時鑄造的武威銅奔馬,則是山丹馬的形象再現。
山丹軍馬場地處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灘。大馬營草灘地域廣闊,牧草繁盛,是歷朝歷代屯兵養(yǎng)馬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大馬營草灘,古稱漢陽大草灘(因最早的治所叫漢陽)。《五涼志》載:“漢陽大草灘,東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樂永固堡(即為月氏人筑的月氏城,后匈奴趕走月氏后,又成了匈奴的單于城),南屏祁連,北據胭脂(焉支山)。”
歷史上,這一地帶極為重要,是戰(zhàn)爭頻發(fā)的古戰(zhàn)場。大斗拔谷位于草灘西端,是連接河西走廊和青海的重要通道。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驃騎將軍霍去病兵伐匈奴,從青海出大斗拔谷,攻占了單于城,匈奴被迫退居大漠之北。為經略西域,漢武帝設置酒泉、武威、敦煌和張掖四郡,并在這里屯駐軍隊。
位于四郡中部的漢陽大草灘,因有良好的水源和天然的草場,自然而然地成為漢軍養(yǎng)馬的場所。西漢末年,因戰(zhàn)爭影響,河西各馬苑大多廢棄。東漢光武帝時,河西僅剩下漢陽馬苑。晉穆帝永和年間,漢陽馬場的中心永固堡提格為漢陽郡,加強了對馬場的護衛(wèi)。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征戰(zhàn)中路過張掖、武威一帶,見這里草原成片,牧草豐盛,遂將此地劃為官牧地。
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大將屈突通奉命恢復河西地區(qū)的軍牧場。大業(yè)五年(609),隋煬帝西巡張掖,親臨山丹馬場,成為歷史上一大盛事。
唐代,太仆張景順負責馬政,他創(chuàng)造了一套良好有序的管理辦法,從貞觀至麟德年間,河西馬場共繁殖馬匹70多萬匹。據《唐會要》記載,唐太宗還曾在隴山(今六盤山)觀看馬場放牧的情景。
明洪武四年(1372),大草灘成為官辦牧場。永樂四年(1406),漢陽大草灘治所移至大馬營,改稱大馬營草灘。
山丹軍馬場草原是我國最美的六大生態(tài)草原之一,現已成為絲路旅游路線上不可或缺的一站。
大馬營一帶并無村鎮(zhèn),也無地名,是因為在這里設置了馬政機關而得名。由此可見,大馬營之名起于明永樂年間。
馬民分界后,大草灘開始歷史記載中的第一次劃定場界:以大馬營為中心,往西包括山丹黑城(今霍城)、民樂永固城,東面包括肅南皇城灘、永昌高古城,北面包括焉支山全部。
清代沿襲明代舊制,在各地設馬場,以大馬營馬場最為著名。嘉慶七年(1802),大馬營馬場存欄馬17500匹。晚清時,因時局動蕩,馬政衰微,大馬營草灘也隨之衰敗。
民國八年(1919),政府重新開始經管馬場,次年定名為甘肅種馬牧場。1929年起,這里成為西北軍閥馬步芳、馬步青的私人馬場。1940年,這里才重新被國民政府接管,后組建為山丹軍牧場。
1949年8月,蘭州解放。9月21日,解放軍抵達大馬營,完整地接管了大馬營馬場。從此,大馬營馬場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牧場。
Hash:d2751a7c0668a7c579034b533b7dceefdd6f5043
聲明:此文由 去西部旅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
相關推薦
-
防城港周邊自駕游景點攻略推薦
今天小編特意盤點了防城港周邊的景點,你一定會喜歡的。下面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春風十里,不如景區(qū)有你,趕緊行動吧!1、萬尾金灘簡介:位于東興市的京族三島——萬尾島、巫頭島和山心島,是我國大陸海岸線的最西南端,居民以京族為主。其中以萬尾島上的金灘最為著名,有10公里長的海灘,集沙細、浪平、坡緩、水暖于一身,無污染,海水清澈,是廣西繼北海銀灘之后的又一濱海旅游熱點。金灘面積15平方公里,因沙色金黃而得
-
銘記奮斗歷程 汲取前進力量:?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盛大開幕
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即將到來之際,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盛大開幕,展覽館坐落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邊,整個建筑面積14.7萬平方米,共十層,高大雄偉、氣勢恢宏。伴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的開幕,由中宣部主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也開展,展覽總面積16800平方米,展線長度3400延米,通過2600多幅照片圖片、3500件套文物實物,第一次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史詩般宣傳展示
-
?張家界大湘西記憶博覽館再現千年前先民浩瀚歷史
2019年11月25日,有幸隨張家界市自媒體協會參觀了大湘西記憶博覽館,所見所聞,無時不刻的觸動著大家的心靈,正是我們先民創(chuàng)造的歷史奇跡,留下的寶貴遺產,讓張家界如此多嬌,吸引著全球人的目光前來觀光旅游。大湘西記憶博覽館穿越時空再現千萬年前湘西先民的浩瀚歷史地處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qū),具有張家界民族建筑風格的大湘西記憶博覽館是國內首家將傳統展覽與現代多媒體演繹相結合的新型
-
修建30年耗資27億,上世紀最大的軍事要塞,退出歷史舞臺成景區(qū)
軍事要塞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擁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要塞一般指的是重要的戰(zhàn)略地區(qū),所以在戰(zhàn)爭期間,它們顯得更加重要非常。在上個世紀,中國有一個最大的軍事要塞,這座神秘的要塞一直不為人所知,直到幾十年后才被解密,它就是耗費27個億巨資,修建了近三十年的布蘇里軍事要塞。布蘇里軍事要塞位于內蒙的大興安嶺附近,當時為了修建這座要塞,國家動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為了將要塞修建得到更加堅固和隱秘,所以設計師
-
通遼市科爾沁博物館之科爾沁歷史珍寶展
科爾沁草原是遼河文明的發(fā)源地,也是馬背民族的搖籃。自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期,草原的主人從事“漁獵”和“農耕”,后來這些部族南遷,融入中原,豐美草原漸次成為游牧民族的家園。東胡、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在這塊蒼茫大地上,轉徙隨時、車馬為家、興衰嬗變、次第更迭。千百年來,依歲月流轉、滄桑變化,各民族在征戰(zhàn)和共處中融合,包括漢族文化在內的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和超越中傳承,逐步形成了富有包容性的多姿多
-
通遼市科爾沁博物館之科爾沁蒙古族歷史長卷展
科爾沁蒙古語的意思為“帶弓箭的人們”,是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薩爾親率的大汗衛(wèi)隊和驍勇善戰(zhàn)的精銳之師,戰(zhàn)功顯赫赫。1206年,受封于蒙古民族的發(fā)祥地額爾古納河流域水草豐美的廣袤草原。由此,開始了一個英雄部落八百年的恢弘歷程。八百年,鑄就了科爾沁雄渾壯闊的歷史;八百年,砥礪了“堅忍不拔,一往無前”的科爾沁精神;八百年,成就了哈布圖哈薩爾、孝莊文皇后、僧格林沁、嗄達梅林等諸多風云人物;八百年,形成了獨具
-
江蘇鹽城城南新區(qū)已成為歷史,改名鹽南高新區(qū)!
2018年9月,省政府下發(fā)批復同意設立26家省級開發(fā)區(qū),其中省級經開區(qū)7家、省級高新區(qū)19家,鹽城市鹽南高新區(qū)正式獲批省級高新區(qū)。鹽城市鹽南高新區(qū)自籌建以來,聚焦新產業(yè)、新經濟、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著力發(fā)展數字經濟、商務商貿、文化旅游、現代金融、健康醫(yī)養(yǎng)等產業(yè),逐步形成了具有城南特色的都市產業(yè)體系。擁有國家級孵化器1家,省級眾創(chuàng)空間4家,省級以上研發(fā)機構10個。南京郵電大學在鹽南高新區(qū)建設鹽城大數
-
西塘河裝滿了寧波的歷史 兩岸商貿繁華舟舸云集
《漂海錄》記錄了明代中國大運河的交通情形和沿途風光,其中崔溥一行當年從寧波城往西走的水道就是浙東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塘河。在崔溥的妙筆之下,繁忙的西塘河仿佛是一幅展開的江南水鄉(xiāng)風情畫卷,只見運河碼頭林立,兩岸商貿繁華,舟舸云集,水利設施完備,“自府城至此十余里間,江之兩岸,市肆、舸艦坌集如云。過此后,松篁橙桔夾岸成林。又過茶亭、景安鋪、繼錦鄉(xiāng)、俞氏貞節(jié)門,至西鎮(zhèn)橋,橋高大。所過又有二大橋
-
寧波高橋西塘河已是有著將近九百年歷史
蘆港地處浙江省寧波市西郊,南依鄞西重要水道西塘河,北靠姚江,現保存著上升永濟橋,新橋二大古代建造的宏偉拱橋,屬重點保護文物。蘆港是古代通往京城的重要水道港口。西塘河又稱后塘河,它攜帶著四明山水自西向東流入寧波城西原望京門,全長約十二公里。據文獻記載,宋政和七年(1117年)廢西鄉(xiāng)廣德湖,并開挖西塘河和中塘河。今日的西塘河已是有著將近九百年歷史。作為避開姚江咸潮,進入寧波古城的一條重要航道,西塘
-
走進葉飛將軍故居銘記革命歷史事跡
南安市第二實驗小學小記者走進葉飛將軍故居銘記革命歷史事跡踏尋著紅色足跡,日前,南安市第二實驗小學40多名小記者來到葉飛將軍故居,探訪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重溫崢嶸歲月。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跟隨著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講解員的腳步,小記者們開啟了重溫革命歷史之路。為了讓小記者們對葉飛將軍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博物館大廳的大屏幕上播放了影片,介紹葉飛將軍生前的事跡。“原來,葉飛將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