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廬州府城隍廟修竣開放,一起來看看吧!
紅色的圍墻、
威嚴的石獅、
軒昂的殿宇……
2月8日上午,
廬州府城隍廟大廟揭開面紗,
修竣后的城隍廟美輪美奐,
吸引眾多游人紛至觀瞻,
成為追尋“合肥記憶”、
探究廬州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
大廟開放 領略合肥本土文化
據悉,廬州府城隍廟坐北朝南,建筑面積 3100余平方米。修竣后的城隍廟大殿恢復了孫覺塑像,復設了財神殿、甲子殿,城隍大殿東西兩側墻面彩繪生動呈現出城隍出巡和巡歸的場景,正北墻壁上繪的是廬州六位知府畫像;而增設的廬州歷史文化展示館、徽州三雕藝術傳承館,更是對龔鼎孳家族、李鴻章家族、段祺瑞家族和張樹聲家族四大家族淵源作了濃墨重彩的描繪等。
(孫覺塑像)
(廬州歷史文化展示館內部陳設)
(廬州歷史文化展示館內部陳設)
走進如今的城隍廟,中華老字號劉鴻盛、五味齋等老字號商鋪陸續(xù)營業(yè),舌尖上的中國徽州毛豆腐、合肥炒貨大王陶永祥等特色名小吃在這里云集,百味園變身現代美食薈萃之地,“龔萬巷”、“龍門巷”為代表的合肥街巷文化在這里重現,張家四姐妹的成長故事在這里廣為流傳……作為最具合肥特色的文化地標,城隍廟見證了合肥城市文明的進程。
開館當日,許多市民朋友踴躍進入廬州府城隍廟內參觀,聽大戲,觀展覽、祈平安,迎接新年的到來。此外,省級非遺項目馬派皮影也受邀參加演出活動,城隍爺出巡儀式等特色民俗活動陸續(xù)上演,更是讓市民朋友們一飽眼福,近距離領略合肥本土文化和民俗風情。
(市民欣賞皮影戲)
(城隍出巡場景吸引眾多市民)
(民俗節(jié)目表演)
經典再現 打造“城市會客廳”
據廬陽區(qū)負責人介紹,城隍廟文旅商特色街區(qū)自2013年9月份啟動升級改造,截至2016年元旦廟前區(qū)域對外開放,改造后的城隍廟人氣商氣不斷飆升:2016年7月16日城隍廟夜市開市,當日客流量突破5萬人次;2017年2月11日首屆元宵文化節(jié),城隍廟當日客流突破10萬人次,刷新城隍廟客流量新紀錄;2017年4月,主打北宋市井文化特色的城隍市集正式開市,每季城隍市集活動客流量達10萬人次以上;2017年10月雙節(jié)期間,城隍廟總客流量達到40萬人次,其中,僅中秋節(jié)當日客流量逾8萬人次,城隍廟已然成為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旅游觀光等為一體的高品質特色文化街區(qū)。
(城隍廟航拍圖)
(城隍廟航拍圖)
“通過深挖歷史文化資源,把‘最合肥’資源稟賦轉化為發(fā)展優(yōu)勢。”該區(qū)有關負責人表示,以城隍廟大廟開放為契機,下一步,廬陽還將加快推進逍遙十八巷等“四個一平方公里”商圈改造提升和業(yè)態(tài)調整,大力實施“老城復興戰(zhàn)略”。
通過復建李鴻章典當行,謀劃重建廬州府學、段氏祠堂,挖掘再現淮上酒家、張順興等一批老字號,發(fā)揮赤闌橋文化廣場等文化地標作用,推進廬州歷史文化旅游區(qū)國家4A級景區(qū)創(chuàng)建等舉措,進一步豐厚“老城記憶”內涵,力爭讓每一棟建筑可閱讀、每一條街巷可流連、每一個鄉(xiāng)愁可寄托、每一個典故可追溯,全景呈現名人故居、歷史名巷,把廬陽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會客廳”。
城隍廟
專屬于合肥人記憶!
伴隨著它神秘面紗的揭開,
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合肥的魅力,
不妨帶著家人
一起再去感受一番它的韻味吧
來源 /廬陽發(fā)布
編輯 / 萬赟
Hash:dc02c46e037318f3ed96d6160af824fefe221ac6
聲明:此文由 安徽文化惠民消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