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文明村居|嗨,我是石梁村!開村860多年,仁孝“威風”不滅
緊靠著北帝廟后墻、
由紅砂巖砌成的炮樓,
過去作設崗守衛(wèi)所用、
通往廣州方向的主要出口
——鎮(zhèn)北門,
曾經的“聚腳大飯?zhí)谩?/p>
——翠園酒家……
一點一滴都是石梁人的記憶。
小編今天帶大家來“認識”
——仁孝石梁!
嗨,我是石梁村!
石梁村建于南宋紹興十五年,宋高宗時代,即公元1156年,至今已有863年,開村始祖梁勛為抗金復中原,與奸臣堅持抗爭,卻不受重用,棄官偕眷南下,途經現(xiàn)時東平河畔,覺得風水宜人,為未開發(fā)之寶地,之后定居該處,石梁村由此誕生。又因與石頭村、黎沖村相鄰,古稱“石頭東便坊”,居者多姓梁,故取名石梁村。
石梁村全貌(攝于2017年4月)
石梁村位于嶺南大道與魁奇路的交匯處,轄區(qū)面積0.24平方公里,總戶數(shù)305戶,戶籍人口約1000人,流動人口3000多人,是石灣鎮(zhèn)街道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行政村。石梁村黨支部共有黨員46名,村“兩委”班子成員共8人。
“仁”撒梁鄉(xiāng),“孝”滿石梁
村中宗祠較多,有梁氏家廟、漁隱梁公祠、日明梁公祠、榕莊梁公祠、海禎梁公祠、梅莊家塾、居石梁公祠、朗盛梁公祠、賢恕家塾等9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梁氏家廟,始建于明永樂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2004年村民集資近300萬元作大規(guī)模修葺,修葺后的梁氏家廟充滿石梁村的歷史文化內涵,莊嚴古樸,成為石梁村的“村史博物館”,2006年被定為“佛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家廟曾于清光緒年間休憩過一次,解放后先后用作學校、糧倉及生產隊隊部;2006年被定為“佛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家廟占地面積471平方米,頭門、中堂、后堂均懸掛多塊顯示梁氏先祖顯貴的木匾額,祠前地堂豎桅桿夾。祠堂里匾額、楹聯(lián)眾多,存有“三晉循良”、“欽點主事簽分陸軍部”、“農民聚談所”(石額)、“南渡聲名曾降疏,東平竄粵史流芳”等。
那這些匾額來自何方?說到這,石梁村可是“芳繁興世祚”!
開村先祖梁勛,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官階從二品,以收復中原還我河山為己任,為抗金復中原上書,與奸臣堅持抗爭而激怒宋高宗,后棄官難逃至此,且耕且讀,詩禮傳家,細心教導后人。
梁元捷(1644-1726年),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科舉人,任官期間勤政愛民、秉公執(zhí)法,受百姓擁護和愛戴。在他告老歸田時,康熙御命當朝名士葉弘授提“三晉循良”牌匾,親赴太原賜予梁元捷。
梁有耀(1904-1986年),中國第一機械工業(yè)部高級工程師、中國第一臺手扶拖拉機研制者,曾擔任上海誠孚動力機廠(即上海工農動力機廠)的總工程師,主持手扶拖拉機試制工作,成功研制出我國首臺手扶拖拉機,填補了我國農業(yè)機械的空白。
歷代石梁人經過860多年的艱苦奮斗,在不同歷史時期為后代留下了高尚品德、仁愛精神等寶貴財富,推動著石梁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文化繁榮。
2005年,石梁村委會和循良堂編印《梁氏族譜》。
《梁氏族譜》中記有祖訓:“以忠君愛國為主題,仁義道德為準則,詩書禮樂為家風。”,后人十分受用!
5月21日,普惠慈善會聯(lián)合石灣鎮(zhèn)街道婦聯(lián)、佛山市房地產行業(yè)商會、石梁村家長學校對村內低保戶蘆偉開展扶貧助困,為愛“家”油慰問活動。
一方面,石梁村注重仁愛,另一方面是十分重視親孝文化。石梁人歷來尊敬祖先,和睦宗親,為傳承梁氏祖德,弘揚中華文化傳統(tǒng),建設和諧社會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后人組隊瞻仰祖先宋代大畫家梁楷塑像并留影。
石梁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文化,領導村“兩委”秉承仁孝文化,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與傳承,積極舉辦三月初三“北帝誕”、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日常黨建文體等活動,孝滿石梁。
7月5日,為紀念和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8周年,深入推進“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石梁村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到肇慶市廣寧縣八一生態(tài)農場參觀學習,傳承紅色基因。
石梁建村850年之際,舉行盛大慶典活動,宴開千席,近萬名海外宗親、友好人士和村民歡聚一堂,共聚鄉(xiāng)情親情,激發(fā)了村民奮發(fā)圖強的雄心壯志。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石梁村舉辦北帝誕祈福活動,寓意新一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節(jié)日當天,石梁村邀請海內外鄉(xiāng)親、親朋好友、兄弟單位等共聚一堂,舉辦千人盛宴,以此增進交流,聯(lián)絡感情,活躍文化交流,促進發(fā)展。
每年九月初九,村內舉行祭祖登高活動,邀請各方梁氏宗親回來一同祭祖,懷緬先人,并舉行聚餐,以此聯(lián)絡宗親感情,促進共同發(fā)展。
5月20日,石梁村安排65歲以上老人進行免費體檢,促進和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
近年來,石梁村黨支部
在弘揚、傳承仁孝精神的同時,
巧妙地汲取文化精髓,
將其化為軟動力,
帶動石梁村整體經濟社會發(fā)展。
仁孝為石梁經濟助力
石梁村自開村以來,向以耕作為主;1921年辛亥革命民國時代,興辦過一些工副業(yè),主要生產雨傘配件;解放后至上世紀80年代,興辦五金制作行業(yè),業(yè)務得到迅速發(fā)展,為村增添經濟效益,給石梁村的經濟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上世紀90年代初大力興辦集體企業(yè),創(chuàng)辦了陶瓷公司和空調配套設備公司,由于各種因素,經過幾年經營,全面失效,三家企業(yè)均資不抵債,全村總負債達兩億多,成為典型負債村,人均負債三十多萬元。
面對經濟上的重重困難,石梁人不怨天地,在黨支部的支持下重組村委會領導班子,新班子經過大量的艱苦細致工作,帶領全村人民去扭轉一個又一個困局,理順債權債務,平息債主沖擊,轉制集體企業(yè),把虧損降到最低,穩(wěn)定了村集體經濟。
20世紀初,石梁村進行產業(yè)轉型,重點發(fā)展第三產業(yè),自主開發(fā)東江龍有色金屬物流中心、東江龍飲食娛樂中心,與石頭、黎沖村規(guī)劃建成了瀾石國際不銹鋼交易中心。
經過十年的努力,石梁村不但理順了債務,還創(chuàng)造了上億元的物業(yè)資產,經濟收入迅速增長,使得徘徊了多年的石梁村,終于踏上了新臺階。
秉承石梁傳統(tǒng)精神,石梁村堅持創(chuàng)新思維,與時俱進,在農村城市化的現(xiàn)代化建設中闊步前進,積極開展“三舊改造”,改善了村民生活環(huán)境,逐步走上了經濟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的道路。
近年來,石梁村成立房自主開發(fā)房地產項目,先后建起了東江花苑及東江國際商住中心,東江花苑已于2009年全面收樓;東江國際商住中心于2013年全面峻工,分為住宅與商業(yè)區(qū)。
此外,村內設有免費開放的文化中心、老人活動中心,場內文娛設施一應俱全,有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粵劇社、圖書室、書畫室等,項目豐富,滿足村民需求。隨著集體收入提高,石梁村民的生活日益改善,村民的福利待遇也得到了不斷提升。
同時,石梁村黨支部大力提升黨建氛圍,提升黨群服務中心服務功能,完善配套設備,如在村委辦公大樓增設黨建宣傳標識,專設廉潔文化長廊,提高黨的形象;在村內綠化公園加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guī)民約等大型戶外宣傳標識,全面提高黨在村民心中的地位。
石梁村將在各級黨組織的帶領下,全面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牽頭抓總作用,加強“一村一特色”建設,以點帶面、輻射帶動集體經濟發(fā)展產業(yè),全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鄉(xiāng)村全面振興。
接下來,石梁村繼續(xù)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黨組織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以經濟建設為重點,利用現(xiàn)有的土地資源大膽嘗試土地流轉或合作開發(fā),充分發(fā)揮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工程中應有的作用。
來源:佛山石灣
編輯:李煬
Hash:e4333d59673001c6a2eafc633c1bba58d6f350ed
聲明:此文由 文明佛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