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縣人杰地靈物產豐富是皖南山區(qū)中一顆璀璨明珠
旌德縣位于皖南山區(qū)。建置于唐寶應二年(公元763年),因“旌表其禮,以彰其德”而得名。是中國靈芝之鄉(xiāng)、中國宣硯之鄉(xiāng)。旌德山川毓秀,自然人文景觀眾多。因長期隸屬徽州,受徽州文化影響很大,徽派建筑和徽州文化到處可見。始建于北宋崇寧之年(公元1102年)的旌德文廟以及江村父子進士坊、溥公祠均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旌德楊家?guī)X
很多人說走進旌德,就像走進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每座山、每條溪、每條小路、每個村莊都展示著魅力美好的景色。
旌德風光
一、江村景區(qū)
江村景區(qū)位于旌德縣白地鎮(zhèn),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4A級景區(qū),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里有充滿古香古韻的古宗祠和典型的徽州名居。可以說,這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一個我們不敢怠慢的村落,一個歷經滄桑的村莊。
江村
二、聚秀湖
聚秀湖,江村的湖,一池有形有色有神有韻的水。湖水在輕柔地呼喚。惟其清澈,水才映出這般碧綠瓦藍;惟其幽麗,水才映出這般超塵脫俗;惟其活潑,水才映出這般嬌柔飄逸;聚秀湖。
聚秀湖
三、江村老街。
江氏宗祠
江村老街源起溥公祠,止于江氏宗祠,長350米左右,寬2-3米。沿街有數十家商店,大多為前店后坊式,呈明清風貌。高高馬頭墻,青青蝴蝶瓦,清新典雅。
江村老街
四、許氏宗祠遺址
著名的歷史文化村落磡頭村,以許姓為聚居大族,許氏先人于南宋年間由別處遷此定居,在此后數百年間逐漸繁衍成今日之千灶萬丁的大村落。
許氏宗祠
五、旌歙古道景區(qū)
旌歙(隋唐)古道風景區(qū)位于旌德縣白地鎮(zhèn),距黃山風景區(qū)20公里。驢友評其為全國十大徒步古道之一。旌歙古道風景區(qū)是一處融山水風光和歷史文化于一體的風景區(qū)。在這里,您可以探尋驛道文化的歷史遺存;可以飽覽景區(qū)內林秀水美,山高谷深的自然風光。景區(qū)竹木蔥郁,溪水潺潺,陰柔共媚。
旌歙古道景區(qū)
沿途五里洞、靠壁洞、如來石柱、天竺庵、旺子洞、天星洞等遺址尚存,文化底蘊深厚。
旌歙古道景區(qū)
六、路西景區(qū)
位于旌德縣三溪鎮(zhèn),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風景秀麗,依山傍水,徽水河,麟溪河穿村而過。村內擁有規(guī)模龐大的古樹群落和連綿不絕的千年古竹。生態(tài)林內大樹參天,高山生態(tài)茶園郁郁蔥蔥。空氣新鮮,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是個養(yǎng)生的好地方。
旌德圖片
七、旌德文廟
旌德文廟、文昌塔是旌德縣城現存的古代建筑群,是旌陽鎮(zhèn)的標志性建筑,清一色的徽派外形儲存了大量的哲學、美學、宗教、民俗文化信息,是展示旌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的載體,在建筑形式、空間組合、法式技術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旌德文廟內設有“周而復作品陳列館”,陳列了旌德籍作家、書法家周而復先生捐獻的4000多件文獻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旌德文廟
八、樂成橋。
三溪樂成橋位于旌德縣三溪鎮(zhèn)三溪村,樂成橋,俗稱“三溪大橋”,為十一孔石拱橋,全長156米,寬6.20米,橋面至河床高9米。橋孔凈跨度尺度不一,中孔為11.50米。橋面兩側設有石質欄桿。
三溪樂成橋
九、朱旺景區(qū)
朱旺景區(qū)位于旌德縣蔡家橋鎮(zhèn),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村內明清古建筑保存完好,十三座麻石橋搭成的石橋和九口形狀各異的水井,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是皖南古村落中絕無僅有的。“井水不犯河水”的典故就是出自該村落中。
朱旺景區(qū)
Hash:adfbb2bf592b569d3ad91b6249c2d043a2526013
聲明:此文由 快樂的老頑童0924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